《一线手记》 郑丽娟:能为疫情防控做一点实事 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

2020-03-04 19:23  

48岁的郑丽娟是县第三医院疼痛康复科技师,一家三口都是医护人员。正月初三是她的生日,虽然没有收到生日礼物,但她觉得“能为疫情防控做一点实事,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”。

郑丽娟:抗击新冠肺炎的紧急战斗打响以后,我们一家三口就立刻奔赴到各自的工作岗位。丈夫在石桥铺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上班,在乡镇卫生院,公共卫生人员是抗疫首当其冲的主力,工作繁重,职责如山,每天都要与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人打交道,有做不完的事;儿子也在石桥铺卫生院工作,被抽到门诊做排查和诊疗工作。一家三口全部在一线,说不担心是骗人的,每天晩上,只有互道一声安好才能入睡。

初三那天是我的生日,直到半夜才等到他们的一句生日快乐,虽然没有陪伴和蛋糕,但只要彼此都平安,能为疫情防控做一点实事,对我来说,便是最好的礼物。

我院没有成为城区发热患者定点隔离医院的时候,我主要是在公路卡口值班和入户摸排。卡口值守,风里雨里也很辛苦,入户排查更是艰辛。为了能多跑几户,中午我们不回家就在外面吃泡面,每天要爬十几栋楼,挨家挨户敲门,一户也不能落下,晚上回到家还要打电话给外地返城人员,询问情况。2003年“非典”时期,作为一名党员,我也主动要求在发热留观室上班。现在虽然年龄偏大,但我还是想为这次疫情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。

2月11日,按防控指挥部要求,将我院改造成为发热病人隔离治疗医院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我就找到院领导请求去隔离治疗区。虽然刚刚结束的社区入户工作很累,但想到老公和儿子都在前方,想到同事们都不辞劳累地坚守,我应该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。全院立即行动,仅仅24小时,就将四层楼全部改造成了隔离病房。全院一大半人员在社区和卡口值班,在家人员有限,每个班只有两个人在四层楼之间来回奔波,平时非常简单的操作,穿上隔离服后却特别困难,我们不仅是护理人员,还是护工、清洁工、送饭工、心理健康咨询师!

最难熬的是夜班,走廊上特别冷,穿太多,防护服又罩不下,加上来回奔波,防护服里面都是湿的,分不清是汗还是水,为了便于观察病情,我们的休息区就是走廊门口的小板凳,虽然有一个小电暖器,但还是觉得刺骨的冷。有时想休息一会,趴着,护目镜又在前抵着,仰着,颈椎难受,每当这时候,就希望夜晚快点过去。

短短一个星期不到,我们就有三个战友累趴下了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一人当两人用,齐心协力,仍然保证了病区的正常运转。虽然工作强度更大了,但我们都没怨言,疫情不散决不归,这是我们隔离病区所有医护人员的宣言!
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