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利镇李家坳村:山上林果是银行 田间苗木变粮仓

2020-12-21 18:07  

提起胜利镇李家坳村,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偏远、落后、路不好走。如今,在脱贫攻坚的旗帜下,李家坳村守正创新,大谋大干,抓住产业扶贫之本,守好绿水青山,做大金山银山,筑牢脱贫靠山,一场乡村脱贫战在这里打响。今天,跟随“秋来走基层 丰收访万家”栏目组一起去看一看李家坳村这几年的变化。

李家坳村位于胜利镇东北部。这里山高路远,交通闭塞。森林面积是耕地面积的4.3倍,人均耕地面积偏少。黄冈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刚来的时候,村里到处破乱不堪,垃圾乱随处可见,污水横流,年轻人都外出务工,留守老人和妇女思想僵化。如何打开工作局面,成为工作队的第一要务。

国家税务总局黄冈市税务局驻李家坳村第一书记周国友说:“进驻以来,我们结合李家坳村实际,经过充分调研,我们狠抓村里党建工作,有效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,狠抓特色产业。”

干群拧成一股绳,没有什么事办不成。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大量走访调研,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,突出抓好富民产业培育等扶贫措施,并通过党建引领,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让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65岁的老党员方本儒带头发展养牛,成立专业合作社,不仅自己靠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,还带领附近贫困户一同脱贫。

记者朱溪婵:你是怎么想到要养牛的?

李家坳村老党员方本儒: 村里召开党员大会,动员党员要带头致富,不仅自己要致富,还要带动贫困群众致富,我作为一名党员,响应致富的号召,在外地学习养牛的技术,回家后创办牛场,现在养了38头牛,长势很好,经济效益也不错。

记者朱溪婵:村里给了哪些帮助?

李家坳村老党员方本儒:村里扶贫资金给了我支持,牛场就建起来了。

记者朱溪婵:现在收益如何?

李家坳村老党员方本儒:前几年都是七八万,去年效益最好,搞了11万多,预计今年也在十万左右。

记者朱溪婵:你是怎么带动周边贫困户的?

李家坳村老党员方本儒:我们按照扶持八九户贫困户,首先免费给他一头母牛配种,养的小牛,一头就是5000多块,母牛随他养,直到不能养再收回,他们种的稻草免费提供给我喂牛。想法很好很成功。

方本儒的试水成功,不仅给观望的村民带来了积极性,更让村两委和驻村干部深受启发。要想发展,得有市场主体,要想脱贫,得有产业支撑,而产业扶贫,贵在精准。李家坳村探索出“支部+合作社+贫困户”“大户+农户”的经济模式,引进能人回乡创业。结合自身优势,该村成立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,栽培名贵苗木近120万株;创办老米酒厂,提升质量,增加产量,拓宽销售渠道;对100亩荒田荒地进行开发利用,培植青茶基地;发展种养殖业大户和中药材大户16家,逐渐形成了贫困户入股分股金,村民搭伙得薪金,企业发展赢实惠的良性循环,村级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。

记者朱溪婵:李伯伯,您家之前的情况怎么样?

李家坳村贫困户李中如:小孩读书的那几年赚不到钱,基本上是欠债过日子。

记者朱溪婵:听说您现在开始种天麻了,种了有多少年了?

李家坳村贫困户李中如:种天麻我种了好几年,开始的时候种的比较少,这几年种得多一点,应该种了有六七年了。

记者朱溪婵:这两年收益怎么样?

李家坳村贫困户李中如:去年收入十几万块钱,今年应该能有几十万,种天麻也一直都有利润,年年种总比做其他的事情强一些,我明年把别人的土地流转了,也有两三亩,山上也有几亩。

记者 朱溪婵:那现在您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?

李家坳村贫困户李中如:是的,越过越好了,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已经奔了小康了。

村里有发展蓝图,村民干劲十足。李家坳村咬定绿色发展的路子,向上积极争取政策扶植,向下大力推广种养殖业新技术,把苗木、青茶产业做优做大,努力实现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、生态良好。同时,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,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25万,其中150千伏光伏项目收入15万元。2019年,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01人全部脱贫。

李家坳村贫困户丁金良说:“扶贫工作队经常来,炉子、大衣柜、米都是他带来的。两个人生活的两张床、被套都是他们送来的。”

国家税务总局黄冈市税务局驻李家坳村第一书记周国友说:“我们每年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看望他们。”

记者朱溪婵:你一年的收入多少。

贫困户丁金良:收入可以,一年油料50多斤,花生40多斤。

记者朱溪婵:还有其他的吗?

李家坳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有平:他一年五保基金有8800元,社保基金一年有1326,这样算下来一年有一万多,另外种油菜,种花生,一万三千多,生活绰绰有余。

今年疫情以来,村里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,为了让贫困人口不返贫,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长远发展。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统筹规划,主动出击,依托自然优势,发展绿茶50亩,油茶100亩,近期又组织人力物力,开发老茶园基地30亩,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李家坳村党支部书记李有平说:“明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范围,流转土地100亩,利用新机制,使农民务工得薪金,流转土地得租金,成立青茶专业合作社,为巩固脱贫成果、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打下基础。”

李家坳村通过几年的发展,群众的收入提高了,对生活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。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适时开展乡村环境整治,完成13个村民小组的规划编制,以厕所革命为抓手,推进全村环境卫生治理,拆除乱搭乱建,建设排污管网,栽种风景树,安装太阳灯。一系列便民措施落实到位,李家坳村容村貌大变样,使得村在景中,屋在林中,人在画中。

国家税务总局黄冈市税务局驻李家坳村第一书记周国友说:“先后建设了村部大楼、村博物馆、村小学、村卫生室、通村桥、村文化广场、村文化长廊,扩建了村主路,硬化了通组路、稻场,整修了大塘,安装了太阳路灯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。”

村民口袋富了,住得舒适了,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。李家坳村围绕提升文化活力,通过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将宗祠转化为文化阵地;举行好公婆、好儿媳评选;开展公益志愿服务;成立文艺宣传队,定期演出群众自发排练的节目,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。

作为李家坳村的文化亮点,在黄冈市税务局的协助下,该村建成了村史馆。村史馆里展示了李家坳村各个时期的农耕器具、手工制品、日常用具等实物,以及婚嫁等传统民俗。通过创新载体,传承良好家风,弘扬孝德文化,发挥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。

记者朱溪婵:咱们村建这个村史馆有什么目的呢?

村党支部书记李有平:主要是让村里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,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潮,要体现出翻身不忘本,一句话就是不能忘了共产党,另外村史馆建成以后,还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,进行环境卫生的打扫。

下一步,李家坳村将突出“绿色发展,产业富民”的理念,利用自身青山绿水优势,在现有基础上升级产业结构,围绕“农旅融合发展模式”继续探索,让荒山荒地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银行和粮仓。


相关阅读